今年84歲的歲的《浙江日報》高級記者徐永輝,從19501950年開始年開始,,跟蹤拍攝10餘戶浙江農戶,萬餘張照片“訴說”著這些家庭65年的變遷年的變遷。。戶口“農轉非 :”草棚換成電梯公寓
  1955年,賀金財和新過門的媳婦,以及母親宋玉英,一家人站在草棚房前,賀金財的褂子上打著兩塊大大的補丁。
  好日子來得很快。1959年,賀家搬進政府建造的農民新村。時光荏苒。如今,農民新村已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。
  2008年拆村建居,賀金財的兒子賀來法告訴記者,全家農村戶口變成了城鎮戶口,2013年一家人搬入電梯公寓,拆遷中獲補4套房。
  發家致富:昔日長工今當廠主
  1950年,汪阿金、妻子沈阿三和兩個孩子,圍坐著一張破舊小木桌吃飯。徐永輝說,“(當時)他們的大兒子舉著毛主席畫像喊‘毛爺爺來了’。汪阿金給人當了20多年長工,終於翻身得解放。”
  1979年,改革開放讓廣袤的農村大地蘇醒。汪阿金的兒子汪水燦說,他們兄弟幾個是最早“下海”的,一個開紐扣廠,一個創醫葯企業,還有一個進國企,在村裡都是“先富起來的人”。
  1998年小兒子汪水法開車接母親進城過中秋,在汪家三層洋樓前,滿頭白髮的沈阿三在半開著的車門前笑容滿面。
  社會保障:新農合兜底不怕病
  1950年冬,徐永輝為雇農葉根土拍下有生以來第一張全家福。“妻子
  高阿二包裹著頭巾,扶著牆壁走出來,站
  都站不穩。”
  葉根土的兒子葉興友說,“上輩人吃飽飯都成問題,哪有錢看病買藥?現在吃喝不愁,看病也方便了,全家人都參加了新農合,看病能報銷了。”
  病有所醫,學有所教。2013年,葉根土大女兒的孫女楊希晨從華東理工大學畢業:戴著黑框眼鏡、穿著學士服的楊希晨滿面笑容地與導師握手——徐永輝將這一瞬間變成永恆的畫面。
  (據新華社電)①賀金財(右)與母親、媳婦在自家草棚房前拍攝合影(1955年攝)。②汪阿金的小兒子汪水法(右),中秋節前開車接母親進城過節(1998年攝)。③葉根土大女兒的孫女楊希晨(前左)從華東理工大學畢業(2013年攝)。(新華社發)  (原標題:鏡頭中的中國:3家農戶的65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z99yzgp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