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林在孝道文化博物館整理藏品。
  2014年12月31日,廖林在固驛鎮養老院照顧老人。
  成都邛崍固驛鎮公義村口,過了大橋有一個孝道文化博物館。2014年的最後一天(12月31日)午後,陽光明媚,博物館樓下,10多位老人坐在河邊,打牌、聊天、曬太陽……這是公義村老人們的“根據地”,也是當地有名的“仁孝哥”廖林牽頭修建起來的。博物館門前的橫幅上,寫著“祝賀廖林榮獲全國第六屆‘中華孝親敬老楷模’稱號”。
  “中華孝親敬老楷模”評選由全國老齡辦、民政部、教育部、國家廣電總局、共青團中央、全國婦聯和中國關工委聯合主辦,兩年一屆,每屆選出10人。2014年12月,邛崍民營企業家廖林成為本屆獲此殊榮的四川唯一一人。舉債給爺爺奶奶修新房,拿出僅有的200元幫助路邊的老人……生意越做越大的廖林,也想著要幫助村裡人,從小就孝順的他,決定專心為村裡的老人做點事。“老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,應該讓他們過得好一些。”
  孝親/
  負債1萬多元給爺爺奶奶修新房
  在公義村,廖林是人人都知曉的存在;在固驛鎮,廖林是個被大家掛在嘴邊的人物。2011年,他因為“大義孝道”當選華西都市報的年度致敬人物。其實,從小學時,廖林就懂得了“孝”字的含義。廖林的爺爺奶奶有11個孫子孫女,他是最小的。小時候,奶奶在村頭擺地攤,廖林經常去小攤“大把大把”地拿東西吃。直到小學四年級,他才知道奶奶一天掙不了幾塊錢,但奶奶從未阻止他拿東西。從此,他開始孝順奶奶:幫奶奶擺攤,收拾、挑水……
  中學住校後,他每周回家都要幫爺爺奶奶把衣服洗好,等幹了後熨平、疊好,一直堅持到4年多後18歲的他去山東打工。廖林打工第一個月拿了500元工資,他全部寄給了爺爺奶奶。“那時候單位管吃管住,我又不用花錢。”
  3年後,回到成都的廖林還欠著外債,但他又狠下心做了一件事:借錢給爺爺奶奶修房子。1998年,爺爺奶奶修起了新房,但廖林負債了1萬多元。“那時候就想,現在沒錢以後總能夠賺得到。”那時的廖林,對未來鬥志昂揚,開始努力創業。2000年起,廖林逐漸承包了爺爺奶奶的生活和醫療花費。2004年奶奶去世後,他就把爺爺接到城裡與自己同住。
  敬老/
  遇殘疾孤苦老人 慷慨解囊接濟近兩年
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。廖林對自家老人好,對別人家的老人也好。在山東打工時,他看到路邊一個“無腿”老人用雙臂撐著身體向前爬行,半個小時後他折返回來,老人才爬出不到200米。廖林買了幾個饅頭和大餅,把身上剩下的200元錢都給了老人,那時他的工資還徘徊在3位數。2003年春節,他遇到一位殘疾老人正在他人屋檐下搭棚,走上前去得知老人無兒無女,靠撿垃圾為生,每天還得吃藥,廖林立即給老人送上了1000元錢。後來又陸續接濟老人近兩年,直到老人投靠了親戚。
  2005年,事業已經起步的廖林更加關註社會上的老人。川劇之鄉固驛鎮敬老院,當年有100個左右的孤寡老人。那年春節,廖林帶著100多個大禮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們,還每人封了100元的紅包。現在,敬老院已有近300名老人居住。逢年過節,廖林都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們,帶來一些吃的用的。老人們也都很感謝他,每次都會跟他打招呼、話家常。
  仁義/
  出資30多萬元為老人修建活動廣場
  2012年春節,廖林和村裡的孤寡老人聊天,知道他們想去北京一趟,當時他沒有多說,卻悄悄準備起來。2012年4月,旅行團26人出發,其中年齡最大的92歲。4天的行程,老人們游天安門、逛故宮、登長城……得知廖林到來,他北京的好友路訓盡地主之誼宴請老人們。飯桌上,路訓被廖林的孝行感動了,第二天就給廖林打了10萬元,說是捐給公義村的老人們。廖林犯了愁,錢該怎麼花?那年端午節,他上門給孤寡、高齡老人們贈送了1000元慰問金,還給固驛敬老院和村老年協會捐了價值1萬多元的冰櫃、音箱等設施。
  剩下的錢怎麼辦?廖林發現,村裡的老年人沒有一個活動的地方。經過和村裡商量,有村民自願捐了兩畝地出來,除了路訓拿出的錢,廖林又出資30多萬元,在村頭的橋邊修建了一個小廣場。小廣場還刻有24孝圖,被稱為“仁孝廣場”。
  願望/
   大家一起敬老 讓每一個家庭更和睦
  廖林說,2012年華西都市報的報道讓他變得更有動力,“但是一個人做事畢竟是有限的。”於是,2013年初他帶頭髮起民間組織:仁孝文化促進會,得到了大家的踴躍支持,短時間就籌集資金130萬元。兩年來,促進會越來越完善,有財務人員,還有監督人員。促進會給當地小學捐獻了一個階梯教室,還送200多位老人去廣安、儀隴游玩……“我覺得,這是種氛圍,每個老人都會影響一個家庭,這樣子一家人也會更和睦。”
  2013年5月,廖林發現學生們對孝道不關心,便搜集了許多當代的孝道故事,日子久了,他萌生了建立一個博物館的想法,在政府、村民、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,2014年孝道文化博物館建成,老人們有了在河邊玩耍的新去處,周圍的學生也有了參觀的新去處。
  “以後做事情,就不是我一個人,而是協會來做。”廖林說,他所做的事情主要集中在當地。“公義村的敬老如果能夠形成模式,讓別的村效仿,我們做的事就是有意義的。”華西都市報記者王浩野攝影呂甲  (原標題:邛崍“仁孝哥”花30多萬為全村老人修廣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z99yzgp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